返回
行业资讯

疯狂的建材:中国水泥大王日赚8000万,利润吊打万科碧桂园

2019-12-12 19:01303
    2016年11月,当年还是小韭菜的我,手握几千块巨资,买入了上峰水泥,在无穷的磨底和震荡之后,我选择了放弃。

    不料,叠加水泥涨价等政策性原因,上峰水泥在寒冬中成为了搅动资本市场的一把火,短短的半个月时间,股价从最底部的7块多启动,一飞冲天,冲到了最高的15.67元。

    与此类似,另一只水泥股四川双马在8月股权转让之后,暴涨就停不下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连拉三波停不下来,最终股价翻5倍,成为股民口中争相宣传的第一妖股。

    有的人为没有提前埋伏而捶足顿胸,有的人看着账户里的浮盈睡觉都笑出了哈喇子,还有的人已经默默地落袋为安。

    身处焦虑的时代,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急着想要达成“暴富”的目标。可是,越是急着达成目标,目标往往越难实现。

    巴菲特告诉我们,真正的投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如果你错了这两只妖股,不妨看看水泥行业,这也是一个长期行业,2019年前三季度,卖水泥的海螺,比卖房子的万科,多赚了56亿。

    2018年海螺水泥净利润约为300亿元,超过了明星企业格力和万科。

    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海螺水泥。

    一个专注于传统行业的公司,海螺水泥2018 年的销售毛利率达到了 44.43%,盈利能力令人惊叹不已。

    1978年,海螺水泥的前身——宁国水泥厂组建完成。这家位于皖南山区、坐拥大小海螺山的水泥厂,或许没想到日后自己将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成长为享誉全球的水泥龙头。

    行业内,提起“海螺”,人们自然会想到郭文叁。

    海螺水泥能走到现在这个高度,离不开这位被业界称为“水泥大王”的郭文叁。

    1993 年郭文叁担任宁国水泥厂厂长时,年生产能力仅有150 万吨,并且局限于一隅。究其原因在于,水泥在生产过程中,要依赖石灰石等资源,因为水泥企业的熟料基地大部分建在石灰石存储量较高的地区,以此降低原材料的运输成本。

    此外水泥具有体重,量大和低附加值的特点,运输成本较高,导致水泥的销售受到运输半径限制,一旦超过运输半径,其运输成本高,将会导致水泥在价格不具有竞争力。

    当年,在海螺水泥收购铜陵和白马山水泥厂时,郭文叁和他的管理团队就敏锐地发现,沿江沿海不仅经济发达,对主要建筑材料水泥的需求量大,而且交通运输及其便捷,运输成本低。一般,水路运输的成本只有铁路运输成本的20%,公路运输的30%。无论是原、燃料进厂还是熟料和水泥出厂,其成本效益就十分明显。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 , 海螺水泥确立了 T 字形发展战略,横代表沿海,“竖 ” 代表长江。T型战略就是指在长江沿岸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兴建扩建熟料生产基地,在沿海无资源,但水泥市场发达的地区低成本收购小水泥厂,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就地生产水泥最终产品。

    利用长江一线建立原材料开发和产品运输联动模式 ,这一战略令 “海螺 ” 得以占据黄金水道 , 形成物流的低成本优势。

    长江沿岸是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 ,在这里建的海螺水泥熟料厂就地采集就地生产,节省了原料运输的费用。

    统计数据显示,这一方式比直接输出水泥产品节约一半的运输费。

    此外 , 这些小水泥厂的市场又直接成了海螺水泥不必费力开发的 “现成品”, 还避免了对公司原有产品和市场的冲击 。不仅销售半径和市场份额扩大了,还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了壁垒。

    在安徽省政府的强力扶持下,海螺水泥凭借资金优势 ,通过兼并重组和新建生产线的方式 ,组建有史以来最大的水泥帝国。

    截至2019年上半年,海螺集团持有公司A股19.29亿股,持股比例达36.40%,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它用速度来击垮一切竞争对手 在这种高速扩张中,强大的资金、高效资本运作与扩展战略搭配得天衣无缝 。”一位长期跟踪海螺水泥的研究员表示。

    疯狂而迅速的扩张,也是海螺水泥占领市场屡试不爽的杀手锏。

    从 1995年开始 , 在安徽省组建大型水泥企业的思路下,“海螺 ”进行了大变身 。1995年到1997年,宁国水泥厂通过控股铜陵水泥厂,整体并购芜湖白马山水泥厂, 收购宁波星港水泥公司等一系列运作 ,成立了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海螺水泥拥有得天独厚的多种优势:一是拥有徽省内多个高质量的石灰石矿山资源,并在沿江区域建立熟料生产线,其他水泥企业根本难以插足;二是海螺水泥抢先占据了良好的沿江岸线和码头,在物流条件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水泥生产企业,是其他水泥生产企业无法与之相比的,故其成本优势有效地保证了其盈利能力。

    其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筹备在香港H股上市。这是中国水泥行业第一次赴境外上市,而彼时亚洲上空正被金融危机“强风暴”的乌云笼罩着。


    在反复的定价较量中,厂长郭文叁预感到港股有下滑趋势,并发现预购风头异动,认定事不宜迟,遂当机立断,毅然拍板定价为1 股 2.28 港元。

    机构股认购非常顺利,10 月 21 日股票上市公开发行,“海螺水泥”宣告股票成功发行,募集资金已安稳到账。

    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影响,海螺集团组织股票上市的经历十分惊险,“海螺水泥”从安徽海螺集团有限公司脱胎而出,总股本 98348 万股,其中海螺集团占总股本的 63.3%,H股占 36.7%。“海螺水泥”在香港成功上市,建立了融资渠道,获取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多种市场融资方式,如运用IPO、增发和公司债券等进行筹资,募得的资金多用于并购,为海螺水泥长期战略规划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通过T型战略在华东等地实现区域控制后,海螺水泥2003年开始推动华南发展战略,开拓珠三角市场,并于2008年,推动西部建设,加速市场全国化。

    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营销模式,坚持“一区一策、一厂一策、差别施策”营销策略,目前海螺水泥已在中国及海外所覆盖的市场区域设立500多个市场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

    那时候海螺刚刚进入广东,有对手发现海螺水泥一年大修两次,而其它企业一年大修一次,但海螺水泥的设备运转率要远高于当地其它企业,耐火材料消耗也较其它企业低许多。

    持续扩张使得公司产能迅猛增长。截至去年底,海螺水泥产能达到3.53亿吨,较1997年的476万吨增长了73倍,2018年,海螺水泥实现营业收入1284.03亿元,同比增长70.50%,日赚8200万让各种房企侧目。

    T型战略和频繁的并购扩张,导致海螺水泥成本降低,拥有高利润水平。

    海螺水泥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及动力、折旧费用和人工成本等,其中燃料及动力对海螺水泥的生产成本影响较大。


海螺水泥是安徽海螺集团公司的龙头企业,其每年生产所消耗的煤炭均通过集团总部集中采购而来,因此采购成本每吨可比同行业其他公司约低 10 元,影响到水泥产品单位成本每吨约为 1 元。

加之其“T”型战略控制原材料和运输,海螺水泥拥有高质量的石灰石矿山,使用年限较长,平均超过 30 年,其产能共达 150 亿吨,基本保证了自身企业对石灰石的需求。

且由于矿山收购时间早,价格十分低廉,因此海螺水泥的每吨水泥消耗的石灰石成本,相比外购石灰石的水泥生产企业约低20 ~30元,成本控制水平位居行业领先水平。

此外,水泥行业周期性较强,易受经济环境影响,高价格带来高盈利并不现实,而且海螺水泥在出厂价格方面并无明显优势,因此,海螺水泥的成本控制能力才是高盈利的核心。

海螺水泥作为一个全能级别的企业,就经营规模上虽落后于中国建材,但其利润占国内水泥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近一半,堪称功率强大的“盈利机器”,没有一家企业能与之相抗衡。

海螺水泥的盈利能力甚至超过国内大房地产巨头。Wind数据显示,万科今年上半年,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18亿元,同比增长大约29%。碧桂园半年实现扣非后归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49亿元,同比增长25%。而海螺水泥利润达到了152亿,面粉比面包贵的问题又出现了。

在外界眼中,房地产是个赚钱行业,实际上个体差距巨大。今年上半年有26家上市房企出现亏损,而水泥产业也是如此,东西部水泥企业差距过大。

中国水泥行业在2007年之前由于地产黄金十年的出现,扶摇直上,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地产出现危机,后经国家巨额基建投资,拉动水泥需求又开启了一波景气度持续向上的周期,2016年初由于供给周期性和供给侧改革以及地产去库存,再次兴起。

中国的水泥行业随中国房地产行业起起伏伏,在房地产放缓步伐的今天,海螺水泥还能创造辉煌么?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建材资讯